永盛种植百科网
首页 > 药材资讯 > 王桂秋集安女参王种植林下参致富

王桂秋集安女参王种植林下参致富

王桂秋在指导工人掐参须 记者 崔宝峰 摄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我之所以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有什么过人之处,主要是我有从不服输的性格,让我从200元起家走到现在……”集安市清河镇二道村村民王桂秋说。

家中贫困一元钱过个年

1959年,王桂秋出生在集安市清河镇二道村,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她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在家务农。

“结婚时家里啥也没有,一年后我们就分家单过,分家时就分了一个笊篱一个饭勺,住在生产队饲养所里。”1980年过年时,是她分家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她记得只花了一元钱就过了年,有个好心邻居看她家过得实在困难,就想借给她家十块钱,把钱都送到她家了,但她说啥也没接。

1982年夏天,她爱人在生产队拉木头时,把腿给撞折了,什么活也干不了。当时,她一边带着孩子,一边上山割草,卖了钱给爱人治病。

初试人参生意成命运转机

“我丈夫病好后就给别人开车拉人参。”王桂秋说,她问买人参的老板,让她帮着买些人参可以不,那位老板答应了。可当时她家只是解决了温饱,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让她从事人参买卖。

“我卖了家中的一头猪,拿着200元钱买了生产队刚起出的鲜人参。”王桂秋说,她当时别提多高兴了,第二天就找到了事前约定好的买主,没想到对方说不收这种人参,他们只收“老白干”,就是把人参刷干净后再晒干。

回到家,她就把人参上的泥土洗净,又拿到太阳下晒,晒干后再拿去卖,当时200元买来的人参卖了1700多元。

“这是我第一次做人参生意,挣的钱不仅把外债还上了,还剩了一些钱。”王桂秋笑着说。找到致富门道的王桂秋十分高兴,她开始没白天没黑夜地到附近村庄里收购人参。

为了收人参和卖人参,王桂秋几乎跑遍了长白山区,就在那段时间,她对人参的种植和加工有了了解,慢慢地,王桂秋不再满足于只在省内销售人参。

“1984年,我跟着一伙收参人到广州卖人参,第一次去就挣了300多元钱,那时候300多元快赶上一个人的全年工资了。”王桂秋说。

广州之行让王桂秋开阔了眼界,她发现南方市场对野山参的需要量非常大,可自然生长条件下的野山参十分稀少,她想出了林下种植的主意。

赢得集安“女参王”称号

1985年,26岁的王桂秋承包下一千亩林场,开始了林下种植人参的尝试。

“目前我种植林下参共有4000多亩,这些林下参是野山参的一种,是人工种植到林子以后,让它自然生长,不用人工管理。”目前,这些参地共种植200多万支人参,平均一棵十四五年的人参能卖到300元,好的能卖到上千元。

“去年,我自己起出过3支28年的林下参,有人出价每支3万,但我没舍得卖。”王桂秋说,人工种植的人参一般要二三年一栽培,目前,她培植出一种名叫“老参”的品种,它的特点是个头大,一般要在十年以上才可以起出。按照这种栽培技术,她曾经种出过三斤多重的人参,并且连续两年在集安当地的人参大赛上获得了参王比赛第一名。

“2011年,我第一次参加比赛,拿的就是一支二斤八两的老参,得了第一名。”王桂秋说,2012年,她又去参加比赛,这次比赛一、二等奖都是她获得,当时她拿去的是一支三斤一两的人参,“女参王”就此叫响。

“人参林下种植新模式,是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生态种植道路,我希望可以永远走下去。”王桂秋说。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药材资讯 提蔸技术种牛膝...
重庆市奉节县石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积极探索科学种植方法,在牛膝种植中采用提蔸技术,增产效果显著。 提蔸技术就是采用“揠苗助长”的方法,...
药材资讯 怀药之乡山药哥...
今年27岁的赵作霖是“怀药之乡”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张武村人,2011年7月大学毕业后,赵作霖回到家乡,通过微博、淘宝等电商渠道销售家乡的山药、地黄等...
药材资讯 建筑老板回村当...
1月20日上午,在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龙井村,太阳刚露出头,将一座座红顶白墙的小楼照得明艳动人,未散尽的晨雾氤氲其间,一切显得宁静而和谐。机器的轰鸣声隐隐传...
药材资讯 应兆土西红花种...
采摘西红花的两位应老太太。 括苍山林场腹地,海拔800米的山上,缙云县宏峰西红花专业合作社1300多平方米的花丝培养房里,两万来斤西红花正在开花。西红花...

强力推荐